假「分解」真「裂解」 塑膠變成碎屑更可怕

You Are Here » 首頁 » 最新消息假「分解」真「裂解」 塑膠變成碎屑更可怕

塑膠袋上常標示「環保分解」、「生物分解」、「自然分解」,這些塑膠真的可分解嗎?消基會今揭示市面上14款標示可分解的塑膠袋,發現其中10款都含PE(聚乙烯)。消基會表示,這些塑膠袋雖然添加玉米澱粉或是碳酸鈣成分,但只能「裂解」成小塑膠,既不是真正「分解」,也不「環保」。

另外4款真正「生物可分解」塑膠,都不含PE、PP、PS、PVC四種塑膠材質(簡稱4P),也分別取得環保署與國際可分解塑膠認證。不過,環保署表示,「生物可分解」塑膠袋只能在特定環境(例如掩埋場或是堆肥)分解,如果被棄置在沙灘、海洋、或一般環境中,並無法保證完全分解,最終還是希望大家自備環保袋,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。

消基會: 14件塑膠袋宣稱「環保可分解」,「真正可分解」僅佔4件

消基會今公布抽驗市面上14款特別標榜「自然分解」、「自動分解」、「碳酸鈣環保易分解」、「生物可分解」的塑膠袋,發現其中10款都包含PE塑膠材質。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,PE材質的塑膠袋,雖然添加了玉米澱粉、或是碳酸鈣,可以加速碎化,但PE材質並不會消失。最後,只是「裂解」成小塑膠碎片,一樣危害環境。

凌永健說,可能是認知問題或是宣導不夠,廠商以為加了玉米澱粉或是碳酸鈣就可以標示「分解」,但國際間已經證實這是無法完全分解的。如此標示將讓民眾誤以為這就是「環保」,可能涉及《商品標示法》以及《公平交易法》。
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陳姿蓉表示,塑膠袋的問題除了長年不會消失外,也容易造成生物誤食,例如,海龜或海豚都曾被發現胃裡有塑膠袋,阻塞消化道無法進食而死亡。但塑膠碎裂化後,問題也不會消失。

陳姿蓉說,因為塑膠碎片容易吸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,如戴奧辛等。流入海洋後,會被浮游生物吃下,長期累積並經由食物鏈層層進入大型海洋生物體,最後進到人體。

真正「可分解」認證 必須在固定溫濕度下分解後無害

消基會檢驗的其他四款100%生物可分解塑膠袋都不含4P(PE、PP、PS、PVC)。三款由宏力生化科技公司製造,取得環保署生物可分解塑膠環保標章、另一款由銘安科技公司製造,取得美國BPI與比利時Vincotte的國際認證。

資料來源: 環境資訊中心



假「分解」真「裂解」 塑膠變成碎屑更可怕

關於我們

利和工業社﹐創設於1988年
為一專業各式塑膠容器代工 如文具類塑膠容器.化裝瓶塑膠容器.藥品類塑膠容器(塑膠中空成型,各式塑膠射出成型代工 )的塑膠中空成型廠﹐ 射出成型之代工製造研發改良, 創廠以來一直秉持服務客戶的互惠精神﹐ 逐漸成形的公司經營理念﹑紀律﹑創新﹑學習﹑服務﹑環保﹑執行﹒ 如今已落實於利和工業社提供客戶優質的服務。

快速連結

   首頁
   FaceBook
   網站地圖
   手機QRcode

   QRcode

連絡我們

工廠地址:508彰化縣和美鎮東萊路151巷10弄34號
公司地址:508彰化縣和美鎮十茂路路103號
電話:04-7353130/04-7353330
傳真:04-7353150
郵件:info@lihe.com.tw

Facebook    Goog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