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膠類食品器具、容器包裝小知識
大家都追求吃得安全健康,在意吃進嘴裡的食材原料,或加工製程所使用的食品添加物。其實,置放或包裝食物的器具、容器及包裝,因為會直接接觸到食物,也屬於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的一部分,它們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受到關注。
常見的食品器具、容器及包裝材質,有金屬類、玻璃、陶瓷、琺瑯、塑膠類、紙類等。其中,塑膠類因具有質輕、柔軟、透明、堅實或富有色彩等特性,而被廣泛地使用。從製程原理來看,塑膠類是由單體小分子經由聚合作用,聚合成高分子物質,主要含有碳、氫及氧等元素。依塑膠成型再受熱,是否具可塑性的特性,區分為熱可塑性塑膠(如保鮮膜)、熱固性塑膠(如美耐皿樹脂餐具);而食品器具、容器及包裝,大部份屬於熱可塑性塑膠。
繁忙的現代生活,讓不少人使用塑膠類容器盛裝食物,或放進微波爐裡烹調食物。這樣雖然方便,卻也讓人擔心是否釋出如環境荷爾蒙等物質混雜在食物裡。民眾不妨由食品器具、容器及包裝上的編號,瞭解該材質最適合的使用方式。在塑膠類容器上,都可看到一個順時針循環的三角回收標誌編號,這種編號是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發展設計的塑膠辨識碼,為世界通用辨識碼。1到6號分別代表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(PET)、高密度聚乙烯(HDPE)、聚氯乙烯(PVC)、低密度聚乙烯(LDPE)、聚丙烯(PP)及聚苯乙烯(PS),7號則代表除上述以外材質,如美耐皿、聚碳酸酯(PC)、聚乳酸(PLA)都屬7號。
食品器具、容器、包裝皆須經科學性評估,並做材質試驗或溶出試驗檢測,以確保其衛生安全,還要以中文及符號標示包括:(1) 產品名稱;(2) 所使用材質名稱,如可用中文標示聚丙烯,或以PP等通用符號標示;(3) 淨重、容量或數量,擇一標示;(4) 國內負責廠商資訊;(5) 原產地或原產國;(6) 製造日期;(7) 可承受耐熱溫度;(8) 其它使用或微波等警語,如可否微波或盛裝高溫食物。
建議選購有完整標示的包裝容器,確認其材質名稱、耐熱溫度,及使用應注意相關警語。還要在耐熱溫度範圍內正確使用,避免長時間接觸高溫、高油脂、高酸性食物,或劃、刮等物理性破壞,才能吃得安全。
資料來源:行政院食品安全資訊網
日期:105-04-01